泡泡玛特,到底是何方神圣?这是一家经营玩具的品牌,成立于2010年,近两年飞速发展,香港上市,市值已达1000亿港币。2019年,泡泡玛特营业收入达16.83亿元,2018年、2019年的营收增幅分别......
泡泡玛特,到底是何方神圣?
这是一家经营玩具的品牌,成立于2010年,近两年飞速发展,香港上市,市值已达1000亿港币。2019年,泡泡玛特营业收入达16.83亿元,2018年、2019年的营收增幅分别达225.4%、227.2%。
它的玩具,不是指孩子玩具,更是刚刚脱离了少年时期的青年。泡泡玛特官方数据显示,其30%的消费者年龄介于18岁~24岁之间,25岁~29岁、30岁~34岁的消费者分别占比26%和20%,这些消费者出生时间分布在1995年前后,可以称之为三高人群:高消费、高知识、高新奇(或孤独感)。这个玩具,与IP深度链接,更应该称之为“玩偶”,相当于成年人的“芭比娃娃”,只是这个娃娃在现代设计与制造的能力上,练就了孙悟空的法术,学会了“七十二变”,有了多姿多彩的模样。
在商业模式上,又增加了游戏的设置,让人上瘾。这被成为“盲盒”。小孩子前些年喜欢到超市,直奔奇趣蛋而去,其实就是一种盲盒,但是是初级版本。高级版本是增加了“类赌博”的心理机制,堪称把玩人性的高手。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报告显示,海外盲盒线上消费呈爆发式增长,消费增速达400%以上,泡泡玛特、52TOYS、寻找独角兽等新兴潮玩手办品牌出口至新加坡、美国等120多个国家,影响更多海外潮玩爱好者。
如果要归类,泡泡玛特属于潮玩。2015年-2019年,中国潮流玩具零售市场规模由63亿元增至207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34.6%;预计2024年规模有望达763亿元。潮玩行业惊人的增速,吸引了优酷、腾讯、哔哩哔哩等互联网企业纷纷推出潮玩产品以及富有潮玩元素的节目。此外,更多投资机构也在加速布局这一市场。
古代经营盐、铁、茶、药,成为大商,现代经营汽车、能源、房地产、制造业成为大商,未来经营什么,成为大商?“商业”从来没如此地地位显赫过,部落慰藉、家族传承、宗教信仰都在后现代主义浪潮中退隐,“商业”顶替上位,如何结合社会的真实需求,自然并节制地发展,是这个时代的课题。
一、火爆背后的道家解读1、“无”是更丰富、深远的“有”
《道德经》第四十章如是道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请注意,无,不是没有,而是无法界定的有。看不到,远得很,但事实存在,一直追究,就是我们这个宇宙的源头。
“无”,代表了可能性,无限性。人内心中都有这种渴望。“有”是确定性,人们最基础的心理是追求确定性,比如房子,车子,升官发财,乃至世世代代,绵绵不绝。
但“无”,是更加丰富难测的“有”,是人在基本解决了物质需求之后的必然向往。
无中生有,一直被误解。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从看不见的能量场中,产生看得见的事物。道家是研究“无”的高手。“无”这个字,出现在道德经5000多字中106次。
“盲盒”的逻辑是这样的:一个系列的产品有N套,一套产品我生产12个不同的基础款,隐藏款和特别款潜藏在其中。但是,你不能挑,只能闭着眼睛买。哪怕买了和之前同样的,也是买定离手,概不退货。泡泡玛特一个系列的产品,出现隐藏款的概率为1/144,出现特别款的概率更低,是1/720。
请注意,这两个数字,都是12的整数倍,12*12=144,12*60=720,也就是说,12套里面才可能有一个隐藏款,60套里面才可能出一个特别款。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电影《阿甘正传》就有这句经典台词,可以用来形容Molly给玩友们带来的感受。
泡泡玛特这么干,用户乐此不疲。买到基础款,甚至是已经买过的基础款,那是你手气不佳;买到了隐藏款,那是你运气好。而一旦买到稀缺款,就像中了大奖一样,无论是自己收藏还是转手,都是非常愉悦的体验,毕竟收入不菲,有些转手就能赚近30倍。这就是盲盒带来的综合价值。
这样看来,“盲盒经济”也可以被称为“惊喜经济”。有报道称,一对来自北京的夫妇4个月花了20万在盲盒潮玩上;还有一位60岁的老玩家一年花费70多万购买盲盒。如此大的花销,都是因为买上瘾了。这是泡泡玛特在消费者心理学方面的一种成功,也是为什么它的会员复购率达到58%的原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我们越来越物质丰富,越来越“有”,却越来越思念“无”。没有的时候,“有”会带来快乐,随着前进的步伐,渐渐疲倦,疲倦于程式,生活的重复,没有新鲜味,无限可能性成为我们的思念。
当我们站在敦煌的茫茫戈壁滩上,真切地感受的沧海桑田,宇宙的无比深邃与未知,想到人头攒动的“北上广”,不由得心中一沉。泡泡玛特们,用商业的方式给年轻人提供了就是这样的体验。
2、美,正成为人们的恋人
庄子与老子一脉相承,但更强调“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周梦蝶、逍遥游、鱼之乐,相濡以沫,等等,是中国式审美及美学生活的鼻祖,深深影响了陶渊明,苏东坡,袁枚,林语堂众多后世美学大家。
有人说,未来中国进入审美经济时代。泡泡玛特从某种意义上,就是社会性审美冲动的前浪。潮玩市场的扩张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独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盲盒具有个性化、收藏性、设计性的特点,迎合了年轻人对“萌文化”的喜爱,满足了他们的个性审美需要,体现了新一代年轻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正日渐增长,是消费升级的一种表现。
确实,年轻人“入坑”盲盒往往始于“颜值”。前不久,河南博物院的一款文创产品让网友直呼“盲盒玩出考古的快乐”——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银牌等“微缩文物”被藏进土中,消费者拿起“考古神器”洛阳铲层层挖土,恰如专业考古专家一样,专心致志,再细细扫去浮尘,才能看到神秘“文物”的全貌,领略传统物件之沉甸甸的美。这种“考古盲盒”,甫一推出就受到狂热追捧,5天线上销售额超50万元,紧急补货的600个盲盒在35秒内被一抢而空。
“考古盲盒”多次断货,让人们看到了潮玩文化发展的新玩法和新方向——盲盒不仅能和潮玩形象IP合作,还能和我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美学结合。潮流和传统并不矛盾,相反,更多优秀传统文化IP入场,不但可以丰富盲盒的种类,而且能赋予盲盒等潮玩更多文化内涵,也给了消费者更多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犹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是,经过建国7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企稳,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扶贫工作接近尾声,文化审美的复归,是必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哲学,科学乃至美学,都深受西方影响。中国本土文化的审美情趣,中国人的文化本性,正在逐步舒展开来。
在庄子看来,人生如白驹过隙,诸多物欲,诸多羁绊,诸多名利,都不及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年轻人的情感世界,需要一个个具有文化使命感的商业机构来满足。泡泡玛特,在树脂的材料上,勾画的是寄托,是抚慰,是绚烂色彩中的平行世界,是人格江湖的自然涌动。
3、IP与品牌的阴阳相济
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家讲究太极阴阳,两个代表人物老子与庄子,前者理性,后者感性。企业经营同样是阴阳相济,所谓,独阴不生,孤阳不长。
IP,是可以商业化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太丰盛,如何提取,如何选择,如何创造,是最大的问题。文化资源可以转换成商业的模式,一种就是用IP,一种是其它。泡泡玛特非常善于运用IP,而且早已布局。
品牌是企业的理性彰显,是企业的能量的统一,IP是感性的代表,企业能量的飘然而居。也许有一天,人们会围绕IP团团转,品牌门前冷落。泡泡玛特是品牌,MOLLY就是IP。
IP更加灵活,如果品牌是家族,此前的生意是围绕一个家族来,以后就是和千金,与公子玩儿,但是哪家的公子会火爆,不清楚,偶然性,可能是世家子弟,也可能寒门新秀。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认为,潮流玩具其实是艺术玩具,泡泡玛特迅速壮大,核心要素还是IP本身。截至2020年上半年,仅泡泡玛特运营的IP数量就达到93个,包括12个自有IP、25个独家IP和56个非独家IP。
泡泡玛特定位为不断孵化新锐设计师与IP的平台品牌,并完成了线上线下的商业闭环。根据招股书,泡泡玛特目前的门店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这很明显地表现在门店分布中。北京、上海的门店数量超过100家;广东、江苏、山东的门店数超过50家。
世界是在阴阳两股力量的推动之下,逐渐后浪代替后浪,一浪逐一浪。在历史的长河中,几十年,数百年,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马克思早就预言,国家将会不存在,现代公司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终也将归于尘土,品牌也是如此。
但在当下,是品牌与IP的共舞。品牌是过去百年中商业资源凝聚与释放的载体,成功的品牌背后是与时代匹配的资源运作机制与文化,并走上了前台,在聚光灯下接受消费者的朝贡。无印良品,MUJI,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对传统强势品牌的“离弃”,所谓“反者道之动”,不料自己几十年下来倒也成了一个品牌。
道家认同无用之大用,与之相对的是,有用之小用。马克思倡导“自由人的联合体”。凡是让人自由的,道家的语言是逍遥,就是未来的趋势。凡是将人固化,乃至异化,或者束缚的,必将步入坟墓。在过去,文化,虚无缥缈,商人根本看不上,或者附庸风雅,或者蜻蜓点水,或者羊头狗肉。未来是文化之鲲鹏展翅翱翔的世代。
二、泡泡玛特们的未来1、问题已然出现
2020年12月28日,泡泡玛特股票大跌,市值蒸发约150亿港元。自上市以来,其屡次被曝经营与股价问题。此前,据齐鲁晚报报道,有个玩友称,自己在济南万象城泡泡玛特购买了3个盲盒,回家后发现封口处都有黄色胶水,其中一只盒子里面的卡片还有折痕,疑似拆封后二次销售。后续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官方回复称,经过监控确认,12月14日,泡泡玛特济南万象城店有5名店员自行拆开11个盲盒,随后买走了想要的。目前已与涉事的5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涉及的商品全部收回。
此事之所以会引发泡泡玛特股价巨震,原因在于盲盒最核心的用户体验本身就是拆箱,而已拆盒的产品被二次销售意味着剥夺了用户的购买乐趣,这疑似商业欺诈行为,由此引发双方的信任危机。此事件影响到的正是泡泡玛特的核心竞争力。
道家强调“无为无不为”,很多人产生莫大的误解,以为“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做,nothingtodo。其实不然,在内心修炼无为,致虚极,守静笃,没有过多的欲望驱使,自然澄明,敏锐而安宁,其实这样修行下来,是无不为的,也是无所不为,就是任何细节都能get到,该做的一点都能少。
当下红尘滚滚,信息爆炸,创业风潮涌动,能够“无为”,就能够有先见之明,对于企业家来说非常重要。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无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治企如治国,民就是用户,员工是你的管理班底。不可因为用户的拥护,就不自知,乃至举止失措。
多位网友表示,泡泡玛特的娃娃开封后有明显的污渍,很脏,导致娃友无奈换货,而本来开开心心抽娃,但却因瑕疵品使得购买体验大受影响。此外,一位微博拥有上万粉丝的资深买家向《红周刊》记者表示,其购买的一盒(即12个)泡泡玛特中,因存在瑕疵、断裂等问题,返厂了5个,返厂率已超过40%。
在品控方面,早在去年7月份,泡泡玛特就因被曝出“甲醛超标”,而引发轩然大波。事情的起因是一网友在家中用自购的甲醛检测仪进行测试,展示盒中显示甲醛浓度高达0.66mg/m,超出了安全标准6倍之多。后续,泡泡玛特对此发布官方声明,称所有产品上市前均通过国家检测。
2、持续IP孵化,原创的能力到底如何?
当IP是某个企业的核心壁垒时,投资人心中不免打鼓,这种依赖买家审美喜好的生意,真的能持续下去吗?五年前十年前的潮流,大家还有几位记得呢?十年前影响90后少年至广的“葬爱家族”杀马特去哪里了?
如果有一天,市场上出现Mark、Mary,买家的喜爱会不会被转移?如果在不久的将来,Molly设计师江郎才尽,无法持续设计出款,买家会不会流失?外部来看,由于护城河太浅,新爆款的出现或许会抢走很多份额。
而泡泡玛特的核心壁垒在于拥有某些核心IP。买家基于对IP的喜爱,再加上盲盒玩法,会不断复购。然而盲盒玩法很容易复制,市场中会不会出现新的IP爆款也无法由泡泡玛特来决定。而潮玩行业或许是核心设计师(剧本编剧)议价权很高,但制作(对比影视演员)成本很低。行业内毛利率很高,这天然就会吸引一众竞争者的进入。这会使得泡泡玛特们更难把控未来的潮流。网红如流星,嗖一声就过去了,芙蓉姐姐、凤姐、李子柒、李雪琴,十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每年的粉墨登场,鱼贯而出。
除新进入者的竞争外,自有IP的长期存续能力也值得思考。美国现有的优质IP大多创造于半个世纪前,商业变现也基本都重点在传统媒体领域,近些年美国很少有新的超级IP出现。上个世纪90年代,IP的概念开始于美国动漫界的《超人》和《蝙蝠侠》电影系列。“超级IP制造机”——漫威就是炒现饭的始祖。一个成功的超级IP,一定是符合能够跨越时间、文化和地域,宣扬普世价值,漫威深谙此道,其每隔几年就会产生一个拯救世界的雅痞少年:美国队长、钢铁侠、雷神托尔、绿巨人、金刚狼、X战警、银河护卫队等,以IP为蓝本改编的电影、游戏以及下游衍生品不计其数。
虽然美国、日本超级IP的运营能力很强,但是不难观察到,美国现有的优质IP大多创造于半个世纪前,很多下游公司没有IP运营的意识,只想利用IP的粉丝效应赚热钱,优质经典IP被滥用。近些年,资本的催化,IP过热引起的价格浮夸、数据造假、抄袭炒作更趋严重。也有很多企业急躁冒进,囤积IP资源,本身却没有消化的能力,以致浪费资源。
3、灰色产业链的出现
有利益驱动,就会有人“走捷径”。笔者半个月前乘飞机去茅台镇,就在检票口被陌生人索买登机牌,反正入座后登机牌也没啥用,他们干嘛要高价买一张废纸,不由人疑窦顿生,1200元一张。原来他们是黄牛,早在几个月前就低价买好机票来回往返,目的是搜集同机的乘客登机牌,好去茅台机场购买正宗不可能假的茅台酒,转手就是暴利入账。
泡泡玛特,因为隐藏款及稀缺隐藏款极其难求,因此价格在市场上被爆炒,《红周刊》记者曾介绍过,“像DIMOO迷途动物系列中的隐藏款——锦鲤、Labubu怪物嘉年华系列的隐藏款——美人鱼,原价均仅为59元,在市场上遭到爆炒后的价格已经分别飙升至1588元和1747元,分别翻了26倍和29倍。”这恐怕就是泡泡玛特的店员私自拆盒二次售卖的诱因。
几十元钱的泡泡玛特“盲盒”=一个精致的玩具+一次抽奖的诱惑(易得的短时大量多巴胺分泌)+有可能抽到隐藏款带来的倍数利润+社交分享获得的认同感
高频率新品的强刺激性进一步激发了盲盒忠实用户的购买收藏欲望,58%的玛特注册会员会二次购买。因此构成了一场类似“击鼓传花”的消费场景。
除了店员外,黄牛也在肆意横行,更严重的是,二者还结为利益共同体。因为黄牛购买量大,店员为了冲业绩,往往会给黄牛留货。
还有的说,盲盒本身带有赌博性质,新华社近日发文称,“对此专家建议,家长和老师应引导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消费观,避免误入消费圈套。同时,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盲盒经营模式,避免其畸形发展,给社会和青少年成长带来负面影响。”那么,倘若后续监管部门出台政策加强监管,泡泡玛特的商业模式又是否能经得起考验呢?这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文化与商业的融合,到底应该怎么办?1、势的恰当运用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道家强调“势”,最好的是顺势而为,其次是借势,乃至造势。当前有一种人群划分方式,1995~2009年出生的人被称为“Z世代”,也是泡泡玛特们的消费主力军。与此相对应的是“X世代”(1965~1980)与“Y世代”(1980~1995)。
“X世代”主要致力于解决温饱问题,信奉“实用主义”,“Y世代”的温饱问题已解决,信奉“有用主义”,“Z世代”是物质生活富裕,开始寻求精神需求的满足,信奉“无用主义”。
2015年,泡泡玛特的CEO王宁愈发明显感知行业开始发生变化,线下零售门店销量下降、毛利下降,整体经营环境越来越趋于恶化,这对于泡泡玛特这种零售店造成了巨大打击,牛人总是善于从困境中找到破局点,王宁迅速找到了泡泡玛特的未来方向,主要来自于两个点:“一帮人”和“一个IP”。
“一帮人”指的是“Z世代”,作为网络与新消费的“原住民”,开始成为潮流消费的主要力量,同时作为典型而纯粹的“独生一代”,相对缺乏与同龄人互动,他们更加希望通过圈层社交表达情感诉求。在主观与客观层面,对于彰显个性与独立的非必需消费品,具有更高接受程度,潮流玩具大有可为。
一个IP当然是Molly,王宁找到了“潮玩界正在酒吧驻场的周杰伦”—KennyWong,一个香港设计师,正是他根据自己真实的生活经验原创设计出了Molly形象,彼时Molly已经展现出其流行的趋势,泡泡玛特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了他们的疯狂崛起之路。
而对于很多传统企业来说,“借势”也是一种合适的做法,找到与自身契合的IP,深度解析,用合适的产品、服务、空间、活动来呈现表达。最近几年我们看到不少成功的运作。比如Woo与故宫文创的合作,打造爆款。因为“故宫”是中国人所皆知的IP,据称藏有皇家文物几十万件,这里面有大量的机会去汲取优质元素。巍巍紫禁城的文化之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颐和园也在摩拳擦掌,寻求与传统企业的深度合作。
另外就是把握时机,把握人性,在小范围内创造一种势能,微信之父——张小龙当初凭借“摇一摇”的巧妙设置,“喀喀喀”的铿锵之声,一度风靡全国,让大家开始进入微信的世界,继而凭借朋友圈、语音留言、公众号等一些列智能手机时代的刚性需求,一路成长至今。他解决的是信息时代人们的社交需求,包括了炫耀、人设打造、学习与分享等等。
2、如何迎合人心,继续引领人性?
高铁上、咖啡馆、餐厅里、城市的角落,经常会有熟悉的鬼畜笑声传来,人们都开始了中毒模式,抖音的上瘾模型不断迭代,更鲜美的肉体、更新鲜猎奇的趣事、更好笑的段子一个接着一个,好像娱乐的世界根本没有尽头,你的手会不自觉地一次次滑动,此时此刻,你彻底成为了自己快乐的奴隶。
而潮玩+盲盒,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在某些程度上,潮玩契合了人对于精致事物的向往,通过盲盒这一上瘾机制的诱导,形成了巨大的涡轮,将年轻人的钱包迅速榨干,这种商业模式下的道德问题背后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为人们所欣赏。我们说,和而不同,人人在浊世出生、成长、生活,这并没有错,我们不能过于清高,水至清则无鱼。但并不必然一世以浊。老子说,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其实我们回头看看Molly,一个嘟着嘴的没有太多表情的孩子,为什么被用户追捧?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为世界级的文艺现象,因为什么?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光怪陆离,珠光宝气的现代城市,人们一个个都是像远离故土的游魂,其实都需要精神上的抚慰,回归乃至洗礼。
设计师们捕捉到了,泡泡玛特们用商业与资本力量将之放大了。但是导向何方?这是哲学的命题,不是普通的资本机构所愿意去思考的。
而未来好的商业成功必然与“泛教育”有关,换成现在的语境,就是品牌需要有价值观的长期指引,否则容易成为迷途的羔羊。所谓“泛”,就是不是指课堂上的教育,而是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不像教育的教育。
3、文化如何变现?
说到底,大家还是特别地想知道,文化到底如何才能变现?臭老九时代,文化是变不了现的。“92派”下海,顶多是企业家用文化底蕴为自己变了现,现在这个科技与信息时代,文化变现正成为主流。老庄的无用之用,正在成为大用。
《宋城千古情》,是中国文化演艺上市第一股,已经在三亚、九寨沟等地落地,杭州的原版演出,火爆了十多年,节假日不断加演,一天翻台达十场之多,现在又扩建剧院。这是认真对待文化,消化文化又极致呈现文化的典范,宋城文化在黄巧灵的手中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印钞机”。黄巧灵就是一介矿工——文化金矿。而当年和张艺谋、梅帅元并称“三驾马车”之一的王潮歌,三年磨一剑,打造沉浸式文化演绎,一场走着看的演出——《又见敦煌》,三年就收回投资,很多人看了又看,每个人都被她深厚的中国文化情怀所感动。
另外来看吴晓波频道,吴本是新华社一名记者,后来成为作家,再运作蓝狮子出版社,为中国民营企业家写传,做成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再后来就是运作“吴晓波频道”。2018年此频道已拥有超过200万微信粉丝。2017年初,吴晓波频道完成A轮1.6亿元融资,投后估值20亿元。作为公司的主要股东和重要IP,吴晓波本人的身价暴涨。根据媒体报道,吴晓波的个人财富当时已超过10亿。这是在“知识付费”大潮中的一个巨鳄,有大就必有小,一个课程99元,一万人购买使用,也接近一百万。
文化不仅能通过演艺商业来变现,也不仅能通过出版社或者知识付费的方式来变现,还可以通过与传统产品制造的结合来获得新生,既帮助企业实现了增长,同时为社会实现了文化的普及与传播。
你看泡泡玛特,你看故宫文创,你看李宁,你看琉璃工房,你看亚朵酒店,不一而足,只要你身在商海,心在文化,就能有所突破,开启新途。
甚至有的学者,如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就表示,“考古盲盒”大火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文物“活起来”,带动博物馆走进千家万户,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你看,“文物”通过“盲盒”来变现,一个是被泥土埋起来的,一个是被包装盒埋起来的。
结语:是谓玄德泡泡玛特,英文名POPMART,MART是市场的意思,POP是“波普”,这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西方盛行的艺术流派,因为以AndyWarhol为代表的一批明星级艺术家的影响力而在美国得到巨大发展。让波普出现在了时装、AC-DC、香烟、胶纸、摇滚唱片等任何东西上,又称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新达达主义,代表着流行与大众化的品味。它反映了当时西方社会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文化观、消费观及其反传统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
而与发音颇为类似是BoBo,波波一族。指的是那些拥有较高学历、收入丰厚、追求生活享受、崇尚自由解放、积极进取的具有较强独立意识的一类人。BOBO=Bourgeois+Bohemia,Bourgeois是中产阶级的法语音译,Bohemia是波希米亚人即古普赛人的聚集地,简而概之,BOBO族就是70年代的嬉皮士与80年代的雅皮士的综合体。根据这一理念而创立的“裂帛”,前几年风行淘宝,业绩不俗。
西方社会几十年前出现的,现在正在中国发芽,并流行。所以,中国的传统企业升级应该在人才结构上有所创新,除了原班人马之外,需要增加“三才”,哪三才?社会学人才、中文系人才、艺术人才。一个帮助洞察社会动向,人们心理,一个帮助创造硬核文案打动用户,一个用创意设计呈现来感染用户。
不管是POP,还是BoBo,其实都在表达一个现象,那就是人们的心灵追求开始占据上风,精神属地的构筑与维护慢慢成为人们的生活重心。无用之用,堪为大用。
“将欲取之,必固予之”。往往我们会惊叹于,工匠们花费数十年修复文物的那种坚持,也肯定长期投入某项热爱事情所获得的快乐,但在现实生活中,在“长时间复杂途径才能获取的快乐”和“简单就能获取的快乐”之间,毫无疑问会选择后者,这是人性,因为“走捷径”是人在生物进化自然选择中保留下来的潜意识心理。
我们看到过,太多的企业因为一心追求快速发展而折戟沉沙,太多的项目因为一味贪大而功败垂成,太多的人因为步子迈大了,真的扯坏了蛋。老子教导我们,要静下来,宁愿慢,也不要紧,道家更喜欢龟的静气。这个世界真的不缺灵动的兔子。
我们必须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商业需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但同时也需要节制,节制的准则,是“可以商业,但不过于商业”。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过犹不及,这两年我们看到多少首富,从榜上退下,有些是以并不优雅的方式退下的。所以,商业力量在面对文化时,必须存一个敬畏之心,不要财大气粗,不要颐指气使。
泡泡玛特,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搭凉棚看前方的土丘。而远方有丰沛的水草,广袤的田园,就看我们能不能走得到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