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州青冀,旧地幽营。燕郡唐府,明司清京。先有金牛山、鸽子洞、新乐存遗、红山文化;后有辽二郡、襄平城、玄菟古迹、清祖帝陵。东北近吉,东南望朝,濒二海,六亿余平水域;西南接冀,西北毗蒙,起群山,五千余里长......
古州青冀,旧地幽营。燕郡唐府,明司清京。
先有金牛山、鸽子洞、新乐存遗、红山文化;后有辽二郡、襄平城、玄菟古迹、清祖帝陵。东北近吉,东南望朝,濒二海,六亿余平水域;西南接冀,西北毗蒙,起群山,五千余里长城。华夏之颈项,大国之喉屏。
美哉,辽宁!
收雪岭之风华,巍峨缱绻;舞辽河之玉带,潋滟清澄。近听冰雪涣泮,遥望春山峣峥。虽无江南烟雨之婀娜妩媚,偏富东北雾凇之坦荡晶莹。最长水洞神奇壮丽,高热温泉益寿延龄。远有中华龙鸟、辽宁古果;今观小镇村居、胜境新朋。河清海晏,物阜民丰。贡醋闸蟹刺五加,百姓餐啖;山参鹿茸哈什蚂,千年赞评。冻秋子梨古今共飨,东北大米中外驰名。昆虫琥珀,千古演化直接脉络;天女木兰,当值省花贵重香氛。壮丽河山,辽万里烟霞,演绎几番沧桑巨变;峥嵘岁月,宁千年风雨,传说多少豪客英雄。
壮哉,辽宁!
有秦开固土破胡、燕人徙北;有子茂援朝抗寇、薛礼征东。有李光弼、张三丰等忠孝之士;有曹雪芹、王尔烈等鸿儒之翁。听血盟救国军之歌,凝聚万千抗日联军主力;看九一八事变之夜,涌出无数反侵战斗先行。地冻天寒无所惧,食棉吞草不为名。匹夫有万死,猛气指长缨。义勇所驱,共奔国难;群峦叠嶂,必有主峰。立我尊严驱侵寇,丹心留取照汗青。百年耻一朝雪,千载梦九州明。举国当祝庆,恶虎起狰狞。挥师出浿水,浴火卫和平。此地古今多志士,言说千载有馀情。
伟哉,辽宁!
抗日第一枪于此;援朝新六线在宁。解放战役转折于此;雷锋精神发起在宁。国歌素材于此;工业基奠在宁。钢塑魂,铁塑骨,铸大国之重器;梦为马、勇为先,担兄长之忠恭。“共和国第一”千百多,恒心鉴证;“十四五规划”七突破,热血沸腾。阵痛难免,初心相仍。挣束缚、脱困境、再领大业;甩包袱,破重围,续攀高峰。总书记重要讲话,指明前进路;新县村全员脱贫,迈向好征程。威威航母踱国力之强盛,赫赫飞鲨显科学之振兴。“蛟龙”游瀚海,“盾构”过嶒崚。最大铁路枢纽,首初航天儁雄。高铁追飞龙之态,惊诧天地;银鹰逐凌月之巅,睥睨沧溟。巨轮开埠南北;大港通航西东。内繁荣经济,沿海资源共享,万民和乐万家喜;外对洽列国,全球贸易交流,一带风华一路行。三维交通连,县县通高速;千载农税免,村村设站亭。民生现代化,农产品溯源身份;医保相结合,养老金平稳运行。奇乎!机器人是为智能机器人之制造;赞哉!大工匠实乃几代大工匠之传承。“老字号”升级改造,“新能源”发动引擎。给青山出规,推首创;为水库设长,启先声。老工业基地开发产业群,彰显大国气象;碳抵消减排成立研究院,赋能生态文明。经济与节能一体,科学同文化共行。百余高校,千兆大城。平台云教育,网上诵书声。艺术享盛誉,文明树新风。村官卖特产,明义学雷锋。文艺宗匠,非遗技工。名师巨贾,才俊良兵。改革典范,战疫精英……立潮头,誓做耕耘突击手;显本色,甘当奉献螺丝钉。凭天时,据地利,应人和,起欣欣向荣之势;讲礼信,兴家邦,思进取,构熠熠崛起之兴。盼八目标完成,振腾飞之羽翼;待新蓝图绘就,起展翅之鹏程。期颐襁褓,共享升平。
非屈子之辞,未尽大省辽宁之胜;纵相如之赋,难穷东方鲁尔之名!岁在辛丑,时维仲冬。盛世百年,感而赋咏。
注:
①“古州青冀”,据中国最早史书《禹贡》记载,辽宁地区最早为冀、青二州之城。
②“旧地幽营”,辽宁地区夏商时期,为幽州、营州之地。
③“燕郡唐府”,据《汉书·地理志下》记载:春秋战国,燕置辽东、辽西两郡。唐时期辽宁地区属河北道,设安东都护府。
④“明司清京”,明朝辽宁地区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管辖,下设2州、25卫。1608年4月,努尔哈赤与明边将立碑划界,从此自称为国,边界在今辽宁吉林的交界附近。1616年正月,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御八角殿称汗,建元天命,定国号为金,史称后金。在夺取了辽阳后,1621年8月,后金筑辽阳新城,即东京城,迁都于此。1625年3月,后金迁都沈阳,后定名为盛京。
⑤“玄菟古迹”,西汉时期辽宁地区隶属于幽州,增设玄菟郡。
⑥“襄平城”三国时辽东襄平城公孙延家族镇守辽宁地区和朝鲜半岛。
⑦“濒二海”,辽东半岛西侧为渤海,东侧临黄海。
⑧“最长水洞”,本溪水洞位于辽宁省本溪市东北35公里处,是至今发现的世界第一长地下充水溶洞。
⑨“中华龙鸟”,《国家地理》杂志,称赞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和尾羽鸟是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这一自然奇迹是由中国科学家在中国辽宁省西部的朝阳市境内发现的。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将其命名为中华龙鸟,并认为介于恐龙与鸟类之间的过渡型动物。轰动了古生物界,震惊了全世界。
⑩“辽宁古果”,1996年,中国古生物学家孙革在辽宁北票市黄半吉沟村早白垩纪的火山沉积岩中发现了迄今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辽宁古果”。大量详实资料证明出现于1.25亿年前的“辽宁古果”是“迄今惟一有确切证据的、全球最早的花”,被国际古生物学界认为是迄今最早的被子植物,就此为全世界的有花植物起源于辽宁西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⑪“贡醋闸蟹刺五加山参鹿茸哈什蚂”,辽宁特产:喀左陈醋(辽宁省喀左县特产,始创于清康熙八年)、盘锦稻田大闸蟹、刺五加、野山参、马鹿鹿茸、哈什蚂……
⑫“秦开”,战国时期燕国将领。燕昭王姬职即位后重用秦开于公元前300年大破东胡,迫使东胡北退千余里,渡过辽水进攻箕氏朝鲜,直达满番汗(今朝鲜清川江以西大宁江流域博川郡境内的博陵古城)为界,取地两千余里。燕国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修筑燕长城。燕北长城是中国最早的长诚之一。宽四至六米,高不下五米,全长约一千余公里。
⑬“燕人徙北”,秦开却胡,筑长城、设五郡,使燕国一跃成为领土面积仅逊于秦楚两强的战国中晚期的第三大国,并导致了大批燕国军民随之戍守、屯田于燕长城防线圈起的新疆域内。据学者估算,当年燕国的总人口有三四百万人,在这长达78年的时间里,北迁入燕长城防区内的军民,不下百万众!这应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有组织的“闯关东”,这一重大文化现象,或可称之为“燕人北迁”或“燕人徙北”。
⑭“子茂”,李如松(1549年—1598年),字子茂,辽东铁岭卫人。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明朝名将。曾指挥过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
⑮“薛礼”,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唐朝初年名将。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
⑯“李光弼”,唐朝中期名将。李光弼(708年—764年),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
⑰“张三丰”,名通,辽东懿州(今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西南或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乡)人、一说辽东懿州望平县(今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姜屯镇)人,金末元初至明永乐(一说明天顺年间或清雍正年间)时期显世道教学者、思想家、丹道学家,中国道教武当派、三丰派开山祖师。14岁考取文武状元,18岁担任元朝博陵县令。元惠宗敕封“忠孝神仙”。
⑱“曹雪芹”,名沾,(约1715年—1763年),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辽宁辽阳(一说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
⑲“王尔烈”,(1727年—1801年),字君武,号瑶峰。辽阳县贾家堡子风水沟村(今属蓝家乡)人。以诗文书法、聪明辩才见称于世,乾嘉时期关东才子。《辽阳县志》称其“词翰书法著名当世者,清代第一人”。
⑳“血盟救国军之歌”,抗联将领孙铭武起义前夕(1931年10月),在自家的中寨子村孙家大院创作了一首最早的义勇军抗日军歌《血盟救国军军歌》:“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去唤醒全国民众,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奋起杀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起来,全国民众团结一致,战斗,战斗,战斗,战斗。”歌词表达了东北人民的共同心声和坚定意志。该歌第一次把中华民族写到了歌曲中,《血盟救国军军歌》也成为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母本”之一。
㉑“地冻天寒,食棉吞草”,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2月-1940年2月23日),字骥生,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指挥抗联队伍活动在通化周围及奉(天)(沈阳)吉(林)、安(东)(丹东)奉铁路一带,给日寇以有力的打击。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杨靖宇牺牲后,残忍的日军将其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竟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
㉒“浿水”,古称浿水,汉朝称为马訾水,唐朝始称鸭绿江(隋唐时期浿水为大同江),因其江水清澈。关于鸭绿江其名的来历主要流行说法:一说源自于满族先民的语言;一说因江水颜色似鸭头之色而得名(唐朝杜佑《通典》);一说因上游地区有鸭江和绿江两条支流汇入,故合而为一,并称为“鸭绿江”。
㉓“抗日第一枪”,1931年9月18日22时许,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沈阳柳条湖段,并布置假现场,诬称是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中国军队驻地。王铁汉为了带领兄弟们突围,冒着违抗军令风险,命620团士兵待日军一走近就开火。王铁汉率部打响了“抗日第一枪”。
㉞“援朝新六线”,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指挥部、后勤部、仓库、医院、兵工厂等都设在安东。1950年11月8日上午9时,鸭绿江大桥上通往丹东市唯一一条66千伏送电线路“新六线”被炸断——安东断电,势必对前方战事造成重大影响。“新六线”被炸断后,以苏发成为代表的安东电业局员工临危受命,在美军飞机低空扫射之下、在滚滚江水之上,夜以继日地抢修“新六线”、架设“义东线”,保障了丹东电力供应。
㉕“国歌素材”,同⑳
㉖“十四五规划”,辽宁“十四五”规划《纲要》包括三篇22章94节47个专栏,通篇体现统筹安全与发展、做好“三篇大文章”、补齐“四个短板”、维护“五大安全”、落实“六项重点任务”、实现“七个新突破”等发展要求。概括为“8项目标、17项重点任务”。
㉗“全员脱贫”,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扶贫办副主任郭善瑞介绍了全省脱贫攻坚情况和《辽宁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到2020年底辽宁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
㉘“青山出规”,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式,本着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兼顾的原则,在充分衔接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基础上,辽宁省林业厅组织编制的《辽宁省青山保护规划》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㉙“水库设长”,《辽宁省河长湖长制条例》设置了水库库长和水电站站长,这在全国属于首创。
㉚“八目标”,同㉘
㉞“明义”,郭明义。
㉟“期颐襁褓”,期颐之年,百岁老人;襁褓之年,不满周岁。
㊱“东方鲁尔”,辽宁省被誉为“共和国长子”“东方鲁尔”。
作者:安霞,作家,诗人,自由艺术家。中国诗赋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协会员。市政协委员。文学作品散见于:《中华辞赋》《中国诗赋》《中国诗词》《诗潮》《辽海诗词》《辽宁招生考试》《香江资讯(香港)》《抚顺晚报》刊及论坛,并于荣获《中国作家》杂志社主办的“全国青年文学作品大赛”奖项。应邀创作《辽宁赋》、《大官窑赋》。